你的位置: 首頁> 喜劇片>>快進人生2022高清完整版

《快進人生2022》高清完整版免費線上觀看

快進人生2022

kuaijinrensheng2022

類型: 喜劇 

更新時間:2023-03-18 13:37:05

備注:快進人生20222022其它完整版HD

簡介:   Dante has a beautiful relationship with his girlfriend Alice, but he has a bad one with Time: abso... 查看詳情>>

免費雲播  量子急速

《快進人生2022》資料

快進人生2022封面

外文名: kuaijinrensheng2022

導演: 亞麗桑卓·阿羅納迪奧

主演: Francesca Cavallin,Edoardo Leo,Andrea Purgatori,Barbara Ronchi

制片國家/地區: 其它

語言: 其它

上映日期: 2023年03月18日


劇情簡介:

    Dante has a beautiful relationship with his girlfriend Alice, but he has a bad one with Time: absorbed by the many commitments of his daily life, he always arrives late and has the impression that his life is flowing too quickly. It also happens on the first day of his forty years, when Dante shows up hours late at his birthday party. According to him, the solution seems at hand: if he works hard enough, maybe in a few years he will be able to buy some time.……

  

點擊查閱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報告

  (2022年12月29日在州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州長?鍾陽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州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政府工作回顧

  2022年是政治大年,我們在、省政府和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州人大、州政協監督支持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圍繞“四新”主攻“四化”,聚焦“解決問題、加速發力”克難攻堅、擔當作爲,全州經濟平穩增長,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衆安全感、滿意度持續提升。

  ——這一年,面對前所未有的經濟下行壓力,我們錨定發展目標,保持發展定力,堅持系統打法,全力穩住基本盤,推動高質量發展穩步提升。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820億元(預計數,下同),繼續保持全省第4位,增長2%左右。全員勞動生産率9.35萬元/人,居全省第4位。農林牧漁業總産值497.61億元,增長5%,總量、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工業增加值492億元,居全省第4位。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183億元,同比增長3%左右,居全省第2位;其中産業投資、工業投資、高技術産業投資占比分別達50%、30%、6%,均居全省前列,分別較上年提高5.2、2.6、2.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5%,超預期目標2個百分點。新增就業6.21萬人,居全省第2位。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1036元、15375元,分別增長6%、8%。

  ——這一年,面對稍縱即逝的發展機遇,我們堅持高位推動、系統謀劃,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深入貫徹落實國發〔2022〕2號文件精神,清單化、項目化搶抓政策紅利,一批重大項目得到省級要素保障,獲批建設用地、能耗指標總量均排全省第1位,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在建擬建項目總數、投資總額和産能全省領先,年度新增産值75億元,拉動工業增長4.9個百分點,“硬核”地位初步彰顯。推出支持勻酒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勻酒銷售收入、稅收實現翻番,成爲貴州成長性最好酒企之一。

  ——這一年,面對保安全保穩定的政治任務,我們有力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底線思維、增強系統觀念,全面營造安全穩定的良好環境。從嚴逐級壓實安全穩定“四方責任”,持續抓好重點領域、重大風險安全隱患排查整治,以“零容忍”態度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全面形成高壓嚴打態勢,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生産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降”。鞏固債務“守橙”成果,“綜合治債”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組建政治安全、防控、信訪維穩、安全生産等工作專班,堅持“扁平化指揮、精准化調度、閉環式督辦”機制,實現“八個嚴防”,有力維護和諧穩定大局。

  ——這一年,面對大環境的超預期沖擊,我們堅持民生爲本,盡力而爲、量力而行,堅持政府過緊日子,讓群衆過好日子。州縣兩級九項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7.5%。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城鄉低保標准分別提高5.3%、16%,發放困難群衆兜底保障金11.3億元,社會救助績效評估連續三年排全省第2位。全州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2621.78元,增速16.4%、排全省第1位;全口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就業率分別達76.6%、75.9%,均排全省前列。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提升至25%以上,提高3.3個百分點。十件民生實事如期完成。

  一年來,我們著力抓了八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做優産業、做強實體,聚力加快“四化”建設。扭住“風口”産業集中發力,工業結構趨優動能增強。堅持州縣一體、專班調度,集中資源要素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推動裕能、磷化、川恒等重點項目快建快投,初步形成以正極電池材料及電解液爲引領的産業鏈條。現代化工、新型建材、生態特色食品三大主導産業産值達到850億元,占全州規上工業産值65%,其中現代化工在全州工業占比和全省化工行業占比均超過30%。“三區四縣”規模工業總産值達到830億元,全州占比64%。更加關注規下企業生存發展,開展全覆蓋走訪服務,規下工業增加值增長4.8%,排全省第1位。培育和認定“專精特新”企業45戶,居全省第3位。新增省級工業互聯網融合標杆項目11個,居全省第2位。完成工業稅收80億元以上,占稅收50%以上。突出穩糧油優結構延鏈條,農業“基石”作用凸顯。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實施糧食單産提升行動,單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超額完成“雙保”任務。全國大豆玉米複合帶狀種植現場會在黔南召開。長順縣獲批國家第一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水稻全程機械化面積排全省第1位。高金、富之源等生豬屠宰加工項目相繼投産,精深分割産能躍居全省第1位。新增提質茶園23萬畝,茶葉産量5.96萬噸,增長14%,綜合産值突破100億元。都勻毛尖品牌納入國家精品培育計劃,都勻市獲批創建國家(茶葉)現代農業産業園。刺梨提質增效面積10.6萬畝,産量排全省第1位。蔬菜、水果、中藥材單産增幅分別爲12%、18%、17.4%,均在全省第一方陣。新增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9家,居全省第2位。農産品加工轉化率58%,居全省第一方陣。緊盯“聚人生財”,城鎮建設穩步推進。聚焦“産業聚人、就業留人、政策引人”發力,新增園區就業0.7萬人以上、城鎮學位2萬個,帶動城鎮轉移就業3萬人左右,預計城鎮化率達54.3%,與全省平均差距縮小到1.2個百分點。緊盯群衆關切的水、電、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建立共商共建機制,整合各類資金48.36億元,大力推進城市綜合整治,改造老舊小區116個、背街小巷100條、地下管網466公裏,改造棚戶區11835套、新開工1600套。22個城市社區達到綠色社區創建標准。綜合施策纾困解難,旅遊産業加快複蘇。出台旅遊産業化“1 9”政策措施,新增規上旅遊企業51家,旅遊産業化綜合評價指數居全省第一方陣。舉辦文體旅系列活動150余場次,推動“貴州人遊黔南”,過夜遊客和人均花費分別突破1000萬人次、1000元大關。荔波古鎮獲評國家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龍裏盧浮宮酒店獲評5星級旅遊飯店。小七孔景區旅遊業態升級及網格化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盤活閑置低效旅遊項目11個,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平塘水龍節入選2022中華體育文化優秀項目,水書文獻入選《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都勻毛尖茶制作技藝”入選人類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填補貴州茶類世界級非遺空白,增添體旅、文旅、茶旅融合新動力。

  (二)強化服務、積蓄動能,持續增強高質量發展支撐。落實惠企政策,全力纾困解難。開展“政策找企”,建成“貴人家園”平台,注冊市場主體21.4萬家,注冊率54.6%,排全省第1位。落實“留抵退稅”助企纾困政策,退稅65.9億元,居全省第3位,惠及市場主體2094戶。深入開展“入企大走訪、問題大化解、成效大督導”,解決企業實際問題1300個。出台23條市場主體培育措施,市場主體總量增長14.9%,居全省第2位;淨增市場主體4.94萬戶,新增上市後備培育企業6家。全州“四上”企業2839戶,居全省第3位。重新申報認定民貿企業348家,排全省第1位。突出項目支撐,擴大有效投資。建立項目融資對接、聯評聯審工作機制,形成“1 N”項目謀劃儲備庫,動態儲備項目2900個以上。全年爭取中央和省項目資金186億元,增長22%。完成省、州重大項目投資740億元。引進産業項目56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項目26個,新增産業到位資金425億元。市場化招商成爲全省創新亮點。強化促銷引領,挖掘消費潛力。統籌財政資金6000萬元,舉辦“綠博黔南〃助商惠民”促消費活動300余場,參與商家10.2萬戶,累計發放消費券66.5萬張,推動飲料、煙酒、石油及制品、數碼通訊等産品銷售額2位數增長,拉動經濟效益10億元以上。

  (三)創新突破、爭先創優,縱深推進改革開放。重點改革深入推進。深化“放管服”改革,率先推行“全省、跨省通辦”“一窗通辦2 2模式”改革,“一窗通辦”事項達100%。職業教育改革獲省政府督查激勵。磷石膏資源綜合利用探索實踐入選“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改革成果案例彙編”,河(湖)長制派工單制度被水利部作爲“2021年基層治水十大經驗”全國推廣。科創能力顯著增強。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13.62億元,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獲國家、省科技項目立項46項。科技創新主體持續擴大,“三上”企業中有研發活動企業379家,排全省第1位;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9家,排全省第3位。區域科技創新綜合考評躍升全省第1位。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大力實施外貿外資倍增行動,磷化工産品、氧化銻、硫酸鋇、耳機、鲟魚出口分別占全省13%、96%、20%、76%、70%以上。在全省率先消除外貿“空白縣”、實現供港活豬自營出口。落地外貿綜合服務企業2家。與81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進出口貿易額25億元。實際使用外資976萬美元,增長495.1%,排全省第2位。

  (四)生態優先、防治並舉,積極推動低碳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紮實推進。深入推進“六項行動”,完成營造林46萬畝、國儲林項目51萬畝,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6%以上。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綠色經濟加快發展。開展林業碳彙開發、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試點,荔波成功發放全省首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推動化工、建材、冶金等傳統産業綠色轉型,新增省級綠色園區和綠色工廠9家。平塘、荔波成功創建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環境治理成效明顯。持續抓好中央、省級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鞏固提升,完成甕安成功磷化、獨山東銻等問題整改。紮實開展“三磷”、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等專項治理,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均排全省前列,被評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穩定”市(州)。

  (五)鞏固成果、有效銜接,加快推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探索形成“七化”防返貧機制,消除7.45萬易返貧人口返貧致貧風險,47.59萬脫貧勞動力穩定外出務工,易地搬遷戶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鄉村建設加快推進。投入5.86億元打造37個精品型試點村寨,建成項目679個;投入産業資金10.29億元,實施産業項目547個,帶動16.94萬戶61.27萬人增收。建成美麗農村路及經濟示範走廊337公裏。新增集體經濟百萬元村4個,全州累計達到80個。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超額完成農村廁所革命任務。協作幫扶成效顯著。深化教育、醫療、産業、勞務、消費等領域協作,互派專業技術幹部740人,爭取協作資金4.7億元、中央定點幫扶資金3.07億元,實施項目351個,采購和幫助銷售黔南産品33.8億元,超額完成東西部協作年度任務,排全省第1位。

  (六)堅守初心、用力用情,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穩就業工作有力有效。探索政府推動、東西聯動、企業促動、基層發動工作機制,有組織轉移農村勞動力省外務工66萬人。在全省率先開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熱線,首次面向“四化”企業拿出不低于50%就業見習崗位招募,2022年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7.24%,排全省第1位。穩物價工作紮實推進。啓動兩次價格聯動機制,發放價格臨時補貼816.92萬元,惠及45.93萬人次。全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累計漲幅1.6%,控制在省定目標範圍內。價格監測工作獲國家發改委表彰。教育事業趨向優質均衡。新(改)擴建普通高中11所、義務教育學校23所、幼兒園26所,新增學位18610個。荔波縣列爲第一批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建成省級強基工程學校2所,累計達到11所。黔南師院國家級一流專業數量排全省市(州)高校第1位。盤活閑置低效資源,全省預科教育基地落戶獨山。黔南職院獲批省級“雙高”學校。醫療健康水平持續提升。加快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和州級醫療集團建設,啓動11個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實現緊密型醫共體基層醫療機構全覆蓋,縣域內就診率達95.39%。孕産婦和嬰幼兒死亡率逐年下降;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3.04個,排全省第1位。在全省率先實施衛生健康大數據“聚通用”示範工程。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在全省率先開展超齡環衛工參與工傷保險試點工作,社會保險參保344.63萬人次,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6.4%。在全省率先開展養老服務設施“三級5類”示範創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評估排全省第2位。率先將村(社區)常任幹部納入公積金建繳範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提升到每月133.85元;職工個人賬戶實現共濟使用,職工和居民醫保政策範圍內住院報銷比例分別達84%、70%。

  (七)高位統籌、守牢底線,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防控有序有效。堅持州縣聯動、以快制快,有效處置甕安、都勻、龍裏、貴定等地輸入性,選派醫療、警務力量第一時間馳援貴陽、畢節等地,圓滿完成省聯防聯控機制安排任務。不折不扣執行落實國家和省優化調整政策,公共衛生應急能力不斷提升,具備全州3天內全員核酸檢測能力;建成方艙醫院床位1000張,爲形成分級救治體系提供有力支撐。金融債務風險化解有力。隱性債務化解完成率排全省前列,公開市場“剛兌”債務未發生“爆雷”。建成“黔南薪安”欠薪投訴平台,依法追繳欠薪3747萬元。持續開展政金企融資對接活動,簽約項目310個,授信金額288億元,放款金額110億元。安全生産基礎更加牢固。實行州級領導縣(市)包保機制,抓好國務院督導幫扶組和省檢查指導反饋問題整改工作,整改完成率94.3%。在全省率先出台《醇基液體燃料安全管理辦法》《民宿(農家樂)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範性文件。社會治理更加有序。開展夏季治安打擊整治“百日行動”和信訪重點問題整治專項行動,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基層治理基礎不斷夯實,群衆安全感滿意度測評保持全省前列。

  (八)改進作風、狠抓落實,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政風行風明顯改進。認真落實省“改進作風、狠抓落實”年和州興“十風”治“十弊”部署,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規定,紮實開展財經秩序專項整治,加強審計監督,強化督查督辦,通報負面典型133個、278人,有效發揮震懾作用。紮實開展“十不折騰”專項行動,大幅壓縮行政審批時間,開辦企業、辦理建築許可等9個指標政府端便利度達到全省最優水平,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由226項減少爲35項,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法治建設取得突破。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及司法監督、社會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182件、政協委員提案262件,辦理司法建議50件、檢察建議35件,回複率均達100%。州縣兩級政府主要負責人、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均達100%。行政訴訟行政機關敗訴率11.83%,全省最低。出台推進法治政府創建12條措施,成功創建“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區”,開創全國民族自治州創建先河。

  同時,外事僑務、國防動員、雙擁共建、人防、退役軍人、民兵預備役、消防救援、供銷、婦女兒童、工會、工商聯、共青團、殘疾人、紅十字、慈善、地方志、保密、檔案、民族宗教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取得的成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省政府和州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級人大、政協監督與支持幫助的結果,飽含了各位代表、各位委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州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人民,向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派、工商聯、無派人士、人民團體、各界人士和離退休老同志,向駐黔南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消防救援人員及中央、省駐黔南單位,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黔南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由于超預期因素沖擊和全國宏觀形勢影響,我們和全省一樣,年初確定的地區生産總值、規模工業增加值、兩項收入等主要指標增速未達預期,但通過艱辛努力爭取到了較好結果。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在産業發展上,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鏈條不長,園區功能和要素配套還不完善,還需加快延鏈布局、補齊短板、釋放産能。新型建材、生態特色食品、裝備制造業龍頭企業少,尚未形成集群發展態勢,抗風險能力弱,企業負增長面較大。健康醫藥、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現代能源等産業企業少、增長慢,還未形成規模發展。二是在投資結構上,民間投資信心不足,房地産投資大幅下滑,招商引資項目對投資的支撐不足,産業到位資金轉化爲固投的比例不高。三是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上,南下通道節點優勢未充分發揮,出口産品多爲資源類、原料類和初加工産品,優勢單品不多,引進來的優強企業也不多,縣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對外開放平台服務能力弱。四是在政策執行上,統籌不夠有力,銜接不夠緊密,沒有形成快速傳導落地、執行效果反饋聯動機制,“組合拳”效應發揮不充分。五是在幹部能力上,政府系統一些幹部思想觀念、能力水平跟不上高質量發展要求,系統性研究、穿透性調度工作還存在許多不足。這些問題,我們在下步工作中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3年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十四五”規劃承上啓下關鍵之年,也是建設“五個新黔南”、推進高質量發展的爬坡奮進之年。邁步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我們要因勢而動、順勢而爲、乘勢而上,持續鞏固“穩”的基礎、加快“進”的步伐、拓展“躍升”的空間,奮力譜寫現代化建設黔南新篇章。

  總體要求是: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的二十大精神和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省第十三次代會和州第十二次代會部署,牢牢把握國發〔2022〕2號文件重大機遇,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全力實施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實現“四區一高地”主定位,紮實推進“六大引領工程”,更好統籌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爲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黔南新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力爭突破2000億大關;農林牧漁業總産值增長8%左右;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6%左右;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左右、10%左右;城鎮調查失業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節能減排降碳指標控制在省定範圍內。

  高質量發展主要目標是:人均地區生産總值5.9萬元以上。全員勞動生産率9.9萬元/人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4%左右。新增市場主體4萬戶。工業投資、民間投資、高技術産業投資占固投比重分別提升到32%、48%、7%以上;農産品加工轉化率突破60%;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2個百分點左右;過夜遊客1200萬人次以上,增長20%以上,遊客人均花費1150元以上。勞動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至9.75年;人均預期壽命提升至75.74歲。州級高質量考核穩在第一方陣,力爭12個縣(市)全部進入所在類別考核第一方陣。

  圍繞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奮力拓寬産業鏈供應鏈,在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上爭創更多優勢

  全力推動工業穩中快進、加快發力。力爭占GDP比重達30%以上,較上年提升1.5個百分點以上。推動新能源電池材料、現代化工、生態特色食品能級躍升。加快新能源電池材料産業延鏈擴能,帶動現代化工産值突破900億元。加快構建“磷礦—磷酸/工業一铵—磷酸鐵—磷酸鐵锂”正極材料鏈條和“磷礦—無水氟化氫—六氟磷酸锂/雙氟磺酰亞胺锂”電解液材料鏈條,加速向電芯、電池再制造下遊延伸,推動16個已簽約項目全面開工,建成投産項目7個,新增投資100億元以上,確保裕能一期、磷化等投産企業達産滿産,新增入規企業7家,年內正極材料和電解液材料鏈條形成産能180萬噸、增長300%以上,貢獻産值450億元以上。搶抓“醬酒”風口和“預制菜”新藍海,帶動生態特色食品産值增長10%以上。加快勻酒擴産項目建設,力爭産能突破3500噸,銷售收入實現翻番。出台支持“預制菜”産業發展政策,引進培育行業骨幹12家以上,推出特色單品10個以上,搶占市場打響品牌。落實支持農副産品加工業提質發展13條措施,重點支持大米、油料、刺梨、辣椒、生豬等細分加工行業發展,建成八妹3萬噸油料加工、美之選3.5萬噸特色食品等5個重點項目,培育5億元以上企業2戶、億元以上企業6戶,加快形成帶動聚集。推動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現代能源穩中有進、擴大規模。推進現代能源盤存量挖增量,産值增長8%以上。抓住用電需求攀升和煤炭行業轉型改造機遇,推動54戶現代能源存量企業複工複産、投産達産,實現産值140億元以上。圍繞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目標,加快破解要素制約瓶頸,確保“能開盡開”“能並盡並”,開工新能源項目18個,打造都勻、羅甸、平塘、獨山4個百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力爭並網150萬千瓦。推進大數據電子信息制造業壯大量級,産值增長10%以上。支持法拉第磁瓦擴大生産規模、中科晶元發展砷化镓半導體,推動菲克斯電氣、貴州一均等企業投産入規,新引進中高端電子元器件、電腦終端制造等領域企業2戶以上。推動裝備制造、新型建材、健康醫藥扭負爲正、快速回升。推進新型建材産業轉型升級,産值增長8%以上。搶抓房地産企穩回升機遇,開展供需對接活動,支持傳統水泥制品企業拓銷路搶市場。加快傳統建材企業産品升級換代,暢通上下遊産業鏈配套,發展石材精深加工、森工、砂石骨料産業。推進惠水鈣全産業鏈循環經濟項目建設,加快上峰西南水泥等17個重點項目建設,新增規模企業20戶。拓展裝備制造産業發展空間,産值增長10%以上。重點支持向裝配式建築構件和光伏支架等産品轉型,推動獨山軸承産業園向精密微型軸承産業升級,推動三都新能源配套産業園等6個項目建成投産、寶鋼制罐等18戶企業達産滿産,新培育企業入規10戶。推進健康醫藥産業加快回升,産值增長10%以上。鼓勵支持信邦、廣得利等骨幹企業技術改造,研發中藥配方顆粒等新型特色飲片,發展地方特色中成藥。支持瑞和完成已收購藥品文號轉移及生産線建設,瑞和大健康産業園實際投運企業不少于5家。推動産業園區梯次發展,形成工業倍增聚能高地。福泉-甕安千億級産業園區重點推進“六個一體化”建設,提高磷礦資源就地轉化率,完善45項功能配套設施,推動資源配置、基礎設施、項目招引一體化取得實質性突破,提升園區優質服務能力,加快形成“資源配置—高效利用—壯大産業—帶動發展”的産業路徑,實現百億級大型骨幹企業“零”突破。龍裏千億級園區重點提升首位産業聚集度,圍繞生態特色食品、商貿物流招引項目50個以上,構建“生産 交易 物流”全新運營模式,打造全省商貿物流重要聚集地。獨山貴州南部産業轉移示範區重點破解能耗、土地等要素瓶頸,加大“僵屍”企業清理力度,加快基礎材料産業項目落地建設,擴大銻産品、航空耳機等産品出口,外貿進出口達2億美元。支持惠水經開區調規擴區,完善産業園基礎設施,新引進裝備制造上下遊配套項目20個以上,昌明經開區重點盤活閑置低效資産,新增盤活土地300畝以上,招引盛昌鋁型材和康佳兩個産業園配套項目20個以上。都勻經開區加快調規,發揮粵黔合作共建工業園機制,招引項目30個以上。長順園區力爭升級爲省級經濟開發區。平塘、羅甸、三都、荔波園區重點完善規劃修編和調整定位,突出資源優勢發展主導産業,力爭主導産業占比50%以上。

  全力推動農業穩中提質、加速提升。力爭增速穩在全省第一方陣,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提升。守牢守好糧食安全生産底線。壓緊壓實糧食安全政同責,落實“長牙齒”耕地保護硬措施,實施糧油“六大提升”行動,播種面積穩定在400萬畝以上、産量達123萬噸以上。堅持糧油産業化,加快建設長江上遊油菜研發制種基地,滿足1000萬畝油菜用種需求。推進水稻設施化集中育苗,移栽面積突破10萬畝,增長40%以上。支持龍頭企業建設100個優質稻標准化生産基地,水稻、油菜訂單種植150萬畝以上。加快優勢特色産業全鏈條發展。實施生豬良種繁育、擴能增産、精深加工攻堅,加快貴定光華15萬頭繁育一體化等重點項目建設,新增種豬産能3萬頭,500頭以上生豬規模化率51%,生豬出欄達350萬頭,新增屠宰精細分割産能1萬噸。實施茶葉單産提升攻堅,強化種植端與加工端聯結協作,有效提升茶園管護質量,推廣機械采茶降成本增效益。提升中高端綠茶,推進白茶、紅茶、黑茶綜合開發,引導扶持企業提升加工産能,培育億元茶企2家、精深加工茶企20家以上,茶葉産量達6.5萬噸、綜合産值超117億元。提升刺梨訂單化水平,帶動提升種植端規模化水平,提質增效面積8萬畝以上,鮮果産量力爭突破10萬噸,技改擴能企業3家,綜合産值達35億元。加快重點支撐産業提質增效。實施種苗一體化提升工程,圍繞訂單優化品種結構,加快推進平塘者密、三都鳳羽、羅甸沫陽等育苗基地建設,建成標准化基地100個,新增種植高效蔬菜新品種100萬畝以上,畝均單産突破2000公斤。實施果園、中藥材提質增效行動,提質改造精品水果5萬畝、中藥材基地3萬畝以上,水果畝均産量産值均提高10%以上,中藥材畝均産值萬元以上面積突破10萬畝。深化“國儲林 林下經濟”模式,種植山桐子20萬畝,培育4個國家級林下經濟示範基地,林下經濟産值120億元以上。加快提升農業支撐保障能力。整鄉整村推進高標准農田提質改造20萬畝以上。加快構建“1 12 N”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代耕代種、代管代收等社會化托管服務。大力培育各類經營主體,聚力做強龍頭企業、做優專業合作社、做精家庭農場,提升産業規模化、訂單化水平,提高農産品加工轉化率。深入開展農技人員“揭榜挂帥”,推動專家進村、技術到田。實施農産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支持平塘、三都、甕安創建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

  全力推動旅遊業加快複蘇、整體回暖。力爭全州旅遊發展水平恢複到前水平,綜合評價指數穩居全省第一方陣。優化供給提升遊客獲得感。圍繞後時代安全旅遊放心旅遊,創新推行度假康複保險,推行黔南遊全流程管家式服務,著力營造“六心”旅遊環境,打造“滿意旅遊”品牌。圍繞互動體驗植入新業態,持續提升荔波大小七孔、中國天眼等“拳頭”産品吸引力。聚焦露營、研學、夜遊、體旅等新興熱點,推出節日遊、周末遊、品牌遊、城市遊,讓四季都有旅遊小高峰。新增民宿100家以上,建成戶外運動營地(基地)100個以上,研學遊突破100萬人次,打造夜間文化旅遊消費集聚區5個以上。強化支持提升市場主體獲得感。圍繞粵港澳大灣區、成渝、貴陽等主要客源地,投放更多資源,支持企業開拓旅遊市場,開展線上線下精准營銷。支持重點景區聯動發展,強化旅遊資源、産品、信息和市場共享,推出一批“小七孔 天眼 綠博園 N”黔南精品旅遊線路。推廣都勻荔波聯動發展經驗,促進州內縣(市)景區、酒店、餐飲等行業抱團發展。依托黔南數字中台,推動供應鏈金融支持文旅産業發展。推出10個國有旅遊景區經營權招商,提升荔波金鑫等10家國有涉旅企業實體化運營水平,盤活低效閑置旅遊項目18個以上。新培育涉旅規模企業50家,培育上市後備企業2家以上。

  (二)奮力做強功能提升內核,在推進城鎮提質鄉村振興上取得更大進展

  抓配套強功能,加快城鎮大提升。持續做活城鎮經濟。發揮産業園區吸納、聚集作用,做好産城融合配套文章,促進園區與城鎮建設協調發展。福泉—甕安千億級園區産值躍上700億元台階,龍裏千億級園區完成工業産值300億元,獨山貴州南部産業轉移示範區完成工業産值170億元以上,惠水經開區、昌明經開區産值分別達160億元和100億元。全州工業園區新吸納就業0.7萬人以上。做強城鎮服務經濟,實施規上企業培育行動,填補羅甸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企業空白,實現規模以上租賃和商務服務企業“縣縣全覆蓋”,庫內規上服務業企業達到320戶以上,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持續提升城鎮品質。大力推進棚戶區改造攻堅,確保完成改造1.3萬戶,實現2020年前存量棚改三年建成目標。改造完成存量城鎮老舊小區84個,提前兩年完成五年改造任務。新建(改造)地下管網270公裏。全面完成都勻、長順、甕安83個城市易澇點整治。加快推進惠水、長順、羅甸和荔波垃圾焚燒發電,全面實現城鄉生活垃圾“零填埋”。完善城市慢行系統,新增城市綠道10公裏。持續完善城鎮功能。大力推進“15分鍾城市生活圈”建設,實現12縣(市)試點建設全覆蓋。新增(改造)市政道路30公裏,城市建成區路網密度達每平方公裏8公裏以上。新增社會公共停車位2000個。加快推進天然氣“縣縣通”工程,實施羅甸天然氣主管網建設,力爭其他11縣(市)縣城管網入戶全覆蓋。加快提升城鎮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服務保障能力,提高公共服務的可及性、便利性。

  抓支撐強實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強化産業帶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用好過渡期産業幫扶政策,確保到縣銜接資金投入産業占比不低于60%,加快實現“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力爭6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20萬元以上。完善聯農帶農富農機制,發展“龍頭企業 合作社 農戶”模式,減少人均純收入低于1萬元脫貧人口14萬人以上。強化配套支撐,加快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縣—鎮—村”三級城鄉客運網絡,實施城鄉供水和農村電網改造,農村電網供電可靠率99%以上。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鞏固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汙水、生活垃圾治理和村容村貌整治成果,確保鄉鎮垃圾轉運站100%正常運行,省級衛生鄉鎮達70個以上,新增環境整治示範鄉鎮30個以上。強化試點示範,加快建設和美鄉村。立足資源優勢,強力推進37個省州“精品型”村寨建設出典型出經驗、61個“示範型”和276個“普及型”村寨建設有特色有成效,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紮實推動羅甸水美鄉村國家試點項目建設,打造鄉村振興樣板工程。加強鄉村治理,提升基層治理效能。推進“三治融合”,強化村級重大事項“四議兩公開”,落實四級鄉村治理責任。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創建活動,縣級以上文明村達80%以上,創建省級文明鄉鎮30個。

  (三)奮力擴大有效需求,在提振市場信心上注入更強動能

  全力擴大有效投資。強化重大項目牽引作用。實施省州重大工程項目670個,爭取上級各類資金支持200億元以上,力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1200億元以上,增速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發揮産業投資主引擎作用。強化産業投資和産業配套設施建設,加快“風口”産業項目建設,力爭新能源電池材料、新能源産業投資雙雙突破百億元,工業、農業、旅遊業分別完成投資420億元、100億元、35億元以上,産業投資占比全省第一。強化政府投資引導帶動作用。瞄准政策導向、資金投向加大爭資爭項力度。加快平寨水庫、黔南抽水蓄能電站及貴陽至南甯高速、荔波至河池高速、貴南鐵路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確保分別完成交通、水利投資80億元、70億元,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10%以上。提升社會投資主力軍作用。用好用足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産業基金等政策工具,持續擴大民間投資,實施民間投資重點項目260個以上,力爭完成民間投資580億元以上。因城施策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確保房地産投資完成240億元以上。推動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確保新簽約項目到位資金轉化爲固投比重達到30%以上。

  全力恢複和擴大消費。加快提振消費信心。建立常態化消費促進機制,州縣聯動持續開展促消費系列活動,舉辦各類車展、美食節、購物節等線上線下主題活動300場以上,實現“月月有活動、季季有特色、全年可持續”。確保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批零住餐銷售(營業)額增速進入全省第一方陣。加快豐富消費業態。進一步完善商業布局和功能,促進多元化夜間經濟發展。各縣(市)分別提升改造特色商業步行街1條以上、夜間經濟消費集聚區1個以上。規範發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新業態,實施直播電商“十百千”行動,實現縣級以上電商直播基地全覆蓋。加快改善消費條件。申報國家A級物流企業2戶、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省級試點1個,實現縣級物流配送(分撥)中心全覆蓋。建立多部門共管的成品油一體化綜合監管平台,規範成品油市場秩序。建設專業化二手車交易市場2個以上,推動全州汽車大宗交易全鏈條全領域消費。建設全州餐飲經營單位使用燃氣安全信息化監管平台,實現限上餐飲企業使用燃氣安全在線監管基本覆蓋。

  全力推動産業大招商。把産業招商作爲頭號任務、“一把手”工程,建立“項目建設、招商引資一體推進”工作機制,探索建立招商引資項目合同兌現全鏈條監督機制,提升産業招商質效。強化項目謀劃包裝。動態儲備重點産業招商項目700個以上、個性化精包裝項目100個以上。強化産業鏈招商。重點搶抓工業“風口”加快全産業鏈招商,引進項目200個、到位資金260億元以上。圍繞“接二連三”加大農業龍頭企業招引,引進項目100個、到位資金50億元以上。瞄准平台型、流量型企業,引進旅遊項目30個、到位資金30億元以上。圍繞城市功能配套、服務業開展城鎮化招商,引進項目100個以上,到位資金50億元以上。強化園區招商。確保省級經開區各引進20億元以上項目1個以上、其他園區各引進10億元以上項目1個以上。強化項目落地投産。新引進項目開工率95%以上,投産率60%以上。引進優強企業140家以上,新增産業到位資金400億元以上。

  全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持續推進市場主體培育“八大重點任務”,優化升級“貴人家園”服務平台,推廣“智慧企服”應用,確保活躍市場主體注冊全覆蓋,激勵獎補政策兌現到位。持續落實領導包保、企業特派員、派工單機制,推行網格化服務企業,確保包保覆蓋率和網格化服務率100%。做大州級工業融資擔保規模,強化生産經營困難企業纾困幫扶。力爭全州市場主體、企業總量增速均保持10%以上,市場主體總量突破40萬戶、企業總量突破10萬戶大關,市場主體穩定性保持全省第一方陣。推動“四上”企業穩步增長,力爭新增200戶以上,其中規上工業、服務業和限上批零住餐、資質以上建築企業、房地産企業分別新增70戶(力爭100戶)、50戶、38戶、20戶、10戶以上。推動企業上市取得突破,重點加快培育已簽約輔導券商的6家企業,力爭1家企業通過證監會上市核准備案。推動中小企業做優做精,新增認定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企業15戶以上。推動個體工商戶健康發展,綜合采取減稅降稅、減免房租、金融貸款、技術培訓等幫扶,新增個體工商戶3萬戶以上。

  (四)奮力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在激發內生動力上釋放更多動能

  緊扣“四區一高地”深化改革,推出一批黔南改革樣板。持續深化經濟領域改革。推動國有企業苦練內功、提質增效,在整合資源招大引強上取得突破。確保荔波列入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力爭甕安、福泉納入試點範圍。建立金融機構與政府性扶持政策挂鈎的考核和評價機制,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探索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機制。實施“不動産登記、交易和繳稅線上線下一窗受理、並行辦理”改革,力爭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持續深化民生領域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教師隊伍“縣管校聘”改革。深化公積金“聚保增”改革,加快將“特崗教師”“三支一扶”“西部志願者”等基層服務項目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建繳範圍,保障更多低收入人群住房剛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力爭培育上規入統演藝企業1戶以上。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打造“南向先鋒”。加快推進外貿外資倍增計劃,力爭外貿進出口增長20%以上,使用外資增長10%以上。持續擴大磷、銻、重晶石等傳統優勢産品出口份額,力爭突破20億元以上。著力壯大機電産品、裝備制造等新興産品出口規模,力爭達3億元以上。加快推進茶葉、鲟魚、水苔等特色農産品出口,力爭突破1億元以上。積極引導和支持錳礦企業自營進口,力爭進口錳礦2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跨境電商業態,積極申報中國(黔南)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力爭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0%以上。加快國家級、省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爭取羅甸工業園區申報打火機省級外貿基地。強化外貿培訓、孵化和外綜服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加大外貿企業培育和招引力度,新增外貿備案企業30家、外貿實績企業5家以上。

  (五)奮力彙聚科技教育人才合力,在實施創新驅動上謀求更大突破

  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推動教育更加優質均衡。大力實施“七大提升工程”,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32所,新增學位1.3萬個,消除義務教育大班額60%以上。推動常住人口3萬人以上鄉鎮至少興辦2所城鎮中心幼兒園全覆蓋。支持都勻、福泉、甕安創建“國家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培育義務教育公辦強校100所左右。支持荔波縣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工作。支持都勻一中舞好普通高中“龍頭”,推動現有14所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全部通過複查評估。提升集團化辦學、初高中一體化辦學成效。推動黔南師院申碩。支持黔南職院“雙高”建設,打造技能貴州新高地。實施“職業技能學曆雙提升工程”,培訓職業技能人才5.13萬人以上。

  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施階梯式科技型企業培育行動和規上企業研發活動扶持計劃,探索試行“創新券”後補助政策,支持企業增加研發投入,重點扶持新能源電池材料、農業制種、磷資源綜合利用等領域攻關項目。實施科技創新研發平台增長計劃,建立科技創新聯盟,支持企業與高校院所、園區開展産學研協同創新。加快黔南高新區創建國家高新區。探索實行重點産業和重大項目“揭榜挂帥”制度。力爭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繼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合同登記成交額35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120家以上,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持續保持全省第一方陣。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據賦能實體經濟。持續實施數字産業大培育行動,做大做強平台經濟、數據標注等優勢産業,完成數字經濟增加值770億元以上,占GDP比重38.5%左右,進入全省第一方陣。持續推進“萬企融合”大賦能專項行動,打造融合標杆項目6個以上、示範項目60個以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指數達45。加快實施數字中台提升工程,拓展更多應用場景,年內交易規模突破100億元。積極推廣數字中台政府端應用,打造1個國家級數字治理典型示範應用。建立數據授權、賦權和應用管理機制,打造普惠金融、旅遊行業供應鏈金融等數據應用場景,推動數據價值化取得新突破。

  強化人才引育創新,加快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持續實施重點人才五年倍增行動,加快建設青年友好型成長型城市,深化東西部協作人才交流,強化企業育才、高校育才,引進培育急需緊缺人才1200人以上。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力爭1所以上技工院校進入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盤子。建立重點産業企業自主培訓、自主評價技能人才工作機制,力爭“都勻毛尖”“磷化工和新材料”“勻酒”等行業自主培訓和評價技能人才全覆蓋,提高技能人才與産業發展匹配度,確保全州技能人才突破30萬人、高技能人才5.5萬人以上。

  (六)奮力擦亮綠色生態底色,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上取得更大成效

  持續深化汙染防治攻堅。加大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及長江經濟帶警示片等反饋問題整改力度,完成問題整改12個。圍繞重點流域磷、銻和城市環境空氣臭氧以及城鎮(園區)汙水、垃圾(固廢)汙染防治,推動實施甕福集團含磷廢水處理擴能工程等重點治理項目20個。推進福泉市工業園區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建設。探索試行重點行業特別管控限值,守護黔南優良的環境空氣質量、地表水質量。

  持續加強生態保護建設。嚴格“三區三線”管控,更新調整“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深入實施多彩黔南靓彩行動,完成營造林55萬畝。支持荔波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持續推進“一河兩江”生態修複,大力實施苗嶺山脈曆史遺留廢棄礦山修複示範工程(黔南)等生態修複項目,新增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與修複面積30萬畝、曆史遺留礦山治理面積260公頃、水土流失治理面積260平方公裏。

  持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調整産業、能源、交通運輸結構,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單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抓好煤電、化工等重點行業綠色低碳改造,創建省級以上綠色工廠5家、綠色園區1個。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加強綠色食品、有機農産品認證和管理。支持都勻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支持貴定、長順創建省級“兩山”實踐創新基地。提升生態系統碳彙能力,爭取獲批省級以上林業碳彙試點1個以上。新建充電樁400個以上,新增(更新)公交車中新能源車輛占比80%以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七)奮力改善民生增進福祉,在推進共同富裕上邁出更大步伐

  推動就業更加充分更有質量。進一步強化有組織勞務輸出,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將輸出勞動力穩在當地穩在企業;深入挖掘州內重點産業、重點行業、新業態就業崗位,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容量,持續穩崗拓崗,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出台促進就業三年行動計劃和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就業創業若幹措施,分類做好高校畢業生、脫貧(易搬)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精准落實就業創業保障政策。持續加強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和適應性培訓。大力實施職業培訓“賦能提薪”行動,大力推進磷化工和新材料、都勻毛尖等重點行業企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技能就業。持續推進“一縣一品、一人一技”品牌培育行動,實現每個縣(市)充分就業示範村(社區)10個以上,全口徑勞動力、農村勞動力就業率保持全省前列。

  推動醫療衛生更加便民更加舒心。持續推動州醫院“龍頭強院”、州中醫醫院“特色強院”計劃,建設9個省級重點專科、10個緊密型專科聯盟。加快實施衛生健康大數據“聚通用”示範工程。實施“一城一婦女兒童醫院”醫聯體示範建設,力爭孕産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下降到14.6/10萬、4.4‰、6.4‰。加快“托育 醫養”優質服務示範創建和特殊病種集中救治體系建設,確保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達3.3個,普惠性托位數占總托位數20%以上。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社區服務模式改革,完成醫養結合優質服務示範社區創建10個以上。因時因勢優化防控措施,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礎性疾病群體的防控,保障好群衆的就醫用藥,加快構建感染分級救治服務體系。

  推動社會保障更加完善更有溫度。發揮價格補貼聯動機制作用,及時有效緩解物價上漲對困難群衆基本生活的影響。聚焦新業態從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等未參保重點群體,優化參保機制,持續推進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推進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硬件標准化、服務專業化。探索創新家政養老服務供給。持續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全面落實社會救助保障政策,保持在全省“優秀”等次。加快發展康養産業,重點推進荔波瑤池小七孔民宿瑤浴康養項目,龍裏、甕安、都勻至少打造1個溫泉康養示範點;推進惠水縣老年養護樓投入運營,推動福泉樂邦醫養、獨山柯瑞醫養中心提質升級,打造全省高端醫養結合示範點。制定困境兒童分類保障措施和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照料狀況評估標准,打造兒童監護照料工作全省標杆。

  (八)奮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高統籌發展和安全水平

  堅決守牢守住安全生産底線。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常態化抓好“打非治違”,持續深化道路交通、煤礦、非煤礦山、建築施工、消防安全、危化品、經營性自建房等重點領域隱患排查治理,守住不發生重特大事故底線,確保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雙降”。全面啓動基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規範化建設及木質連片村寨消防安全環境提升行動。深化鎮級專職消防救援隊伍建設和管理,全力提升基層應急處置能力。嚴格按照“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有效防範化解金融債務風險。緊盯整體“守橙”、高風險“退紅”目標,全力爭取國家和省債務風險等級降級試點,加強稅源培植、債務置換和資産盤活,深化“綜合治債”,強化政府投資項目管理,堅決遏制新增政府隱性債務,持續降低政府債務率。加強金融監管,多措並舉化解供銷社社員股金服務組織和公開市場債券兌付風險,嚴厲打擊各類非法集資活動,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

  全力維護社會安全和諧穩定。抓實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實體化運行,探索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縣鄉一站式矛盾糾紛化解平台。完善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多元調處機制,依法解決群衆合理訴求。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檔升級,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全力提升傳統刑事犯罪打擊質效,全力攻堅新型網絡違法犯罪,全力打擊區域性多發易發犯罪,推進多層次多領域治理,提升社會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水平。

  各位代表!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我們將繼續盡心盡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1)新增城鎮就業6萬人以上,開展職業技能培訓6萬人次,城鄉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萬人。(2)新(改)擴建5所幼兒園、5所義務教育學校。(3)完成4個縣市兒童重症監護室(PICU)建設。爲全州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體檢一次。免費開展農村婦女“兩癌”篩查。實現全州65歲以上老年人高血壓、糖尿病規範管理全覆蓋。(4)提質改造縣、鄉、村養老項目20個以上,提質改造護理型床位1000張以上,在運營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50%以上。(5)開工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500套以上、市場化長租房500套,改造背街小巷100條以上。利用人防工程向社會提供停車位2000個以上。(6)完成全州傳統村落“電改、竈改、水改”消防基礎設施三大提升改造。(7)新(改)建農村戶廁1.6萬戶,建立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長效機制,全州30戶以上自然村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率90%。(8)改造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200公裏、農村危橋30座。(9)建設改造供水管網150公裏,鞏固提升20萬人供水保障水平。實施惠水蘆山、龍裏叫水沖、荔波茂蘭、貴定五道河4個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項目,新增、改善和恢複灌面6.66萬畝。(10)安裝黔南智慧司法信息化服務平台自助服務終端機850台以上,實現村(居、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全覆蓋。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邁入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對全州政府系統能力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我們充滿敢于鬥爭的精氣神,具備善于鬥爭的真本領。2023年,全州政府系統要深入開展“貫徹二十大、實現新躍升”大比拼,來一場能力提升、作風建設、攻堅克難大會戰,在比擔當、比奉獻、比增位中奮發有爲、銳意進取,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持續提升政府依法履職能力,確保政府工作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司法和社會監督。鞏固拓展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綜合示範創建成果。深化政府系統學法制度,加強經常性法治培訓。推進行政複議規範化試點和“中國天眼”民主法治示範區建設。健全行政規範性文件監督管理機制,出台重大行政決策績效評估機制和責任追究辦法。開展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建成覆蓋州縣鄉三級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切實以依法履職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持續提升改革創新攻堅能力,充分激發推進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緊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增強産業鏈供應鏈競爭力,清理一批妨礙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隱形門檻和壁壘,推出一批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需要的階段性“政策包”,培育一批創新性引領性的示範標杆企業,推動改革創新由專項實施向多點突破升級,持續提升向要素優化配置要效益、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的能力,不斷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三)持續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不斷築牢高質量發展安全屏障。進一步建立健全風險研判、評估、預警機制,細化風險防控協同和責任機制,提升風險防範化解能力。注重在危機處置中汲取經驗、深化認識,總結行之有效的應對之策。善于運用科技手段、科技成果織密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科技防控網,更好地發揮現代科技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強大支撐作用。加強重點領域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健全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有效解決風險隱患排查整治“最後一百米”問題。

  (四)持續提升抓發展抓落實能力,全力奪取高質量發展最好成果。必須緊密結合重大任務、重點工作,落實“我親自”工作要求,把“抓具體抓深入”工作方法貫穿各項工作全過程,更加注重系統性研究階段性經濟工作特征特點、洞悉産業發展趨勢和市場變化,增強經濟工作的敏銳性和預見性,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持續爲民營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構建清親政商關系。堅持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爲“一把手”工程,持續深化“十不折騰”專項行動,著力提升政府端服務效能和企業獲得感滿意度,力爭各項指標達到全省中上遊水平以上、營商環境便利度進入全省第一方陣。

  (五)持續提升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能力,鞏固風清氣正的幹事創業氛圍。堅持底線思維,堅定鬥爭意志,增強鬥爭本領,增強廉潔政府建設政治自覺。壓緊壓實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主體責任,督促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知責扛責、班子成員履責盡責,帶頭接受各方監督,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抓實抓細廉政建設各項重點任務。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健全行政決策公開制度。緊盯重點風險領域,深入推進整治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腐敗,堅決懲治發生在群衆身邊的腐敗行爲。

  同志們,光榮的使命,鼓舞我們砥砺奮進;人民的期盼,鞭策我們勇毅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核心的中央周圍,高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州委堅強領導下,矢志不渝、奮勇前進,爲譜寫多彩貴州現代化建設黔南新篇章而團結奮鬥、不懈奮鬥!